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明人袁宏道与明朝遗民张岱之言:人无癖不可交,民国大人物的癖好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11-07 20:04:33

明代人袁弘道有一句话值得深思。他说:“我看天下之人,语言无味,面目可恶,皆有耳而不瘾。”无独有偶,明朝遗民张岱说了一句更令人震惊、切中要害的话:“与无瘾的人交朋友,是没有深情的,人是没有激情的。”你无法处理这些缺陷,因为它们没有真正的能量。”

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好,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眼前一无所有,才干有限,知识有限,内心不安,没有真情可言,他就会对事物做出判断和判断。人,如此待人,怎能善待人呢?

这样的人当然不值得交往。

如今,我们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追求个性”,但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人物,他们践行着自己的个人精神,读起来既有趣又引人入胜。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民国伟人的生活习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_冯国章_

冯国章(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又名华父、华父,直隶省河间县西石井村人。他是直隶军阀的首领。与王世祯、段祺瑞并称“北洋军阀”。 “三英雄”。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兵工厂,曾任北洋步兵学校总经理、督练营事务处总经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军事训练处军事科学部特使,后任总司令、第一军总司令。他既是领导,又是尾巴,但他聪明、好学、勤奋。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率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任江苏巡抚,掌管东南。袁世凯称帝后,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接替段祺瑞,担任远征云南的总司令,但他没有出任。他还联合五将传话,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后,他在南京工作。后来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伏牛渊之争”,引发张勋复辟,被段祺瑞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代理大总统,段祺瑞复任总理。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电告辞去副总统职务,民国八年(1919年)回到河间老家。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达北京,12月28日病逝,享年60岁。

舔恋物癖

军阀冯国璋生性吝啬。他在北京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玉田酱肉。他经常让下属去店里买。他买的时候会买一大块,不会让店家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因为他怕切碎后,被手下偷偷吃掉。有些被丢弃但无法找到。买回家后,我用刀把它切成薄片,防止客人挑出厚厚的肉片。每次切完片后,偶尔会有一些肉片粘在刀上,他就用舌头去舔,常常导致舌头流血。

_辜鸿铭_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唐生,号历成,自称漂泊者,东西南北人。他也被认定为汉宾读者、董恒先生,英文名字为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1],出生于东南亚英属马来西亚槟城岛。被称为“晚清怪人”,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马来语等9种语言。已获得13个博士学位。他是满清时期精通西方科学、语言和东方国学的人。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大学》,取得了巨大成就;着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传传》)和《中国史》。 《精神》(原名《春秋》)等英文书籍热衷于向西方人宣传东方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不到中国就不能不去看看三大殿,但不能错过辜鸿铭。

混合语言之王

辜鸿铭被认为是一个喜欢说不同语言的怪人。上课时,当学生用中文问他问题时,他用英文回答。如果他们用英语问他,他就用中文回答。

此外,辜鸿铭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爱好。他喜欢妻子舒古的小脚。每当他无聊的时候,他就会让她脱掉鞋子,然后低下头,仿佛闻到了花香。当他需要写作灵感的时候,他就会把舒姑叫到书房,让她把玉足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时不时地捏捏,玩得不亦乐乎,文思流淌,笔墨飞扬。表现出色。

辜鸿铭曾津津有味地说:“上一代的缠足不是暴政,我妻子的小脚是我的兴奋剂。”康有为曾赠予顾氏一面“知足常乐”的横幅。他见后说道:“康有为深知我心。”

_黄侃_

黄侃(1886.04.03—1935.10.08),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11年辛亥革命先驱者,著名语言学家。初名乔鼐,后改名乔辛,最后改名侃,字济纲、济子。晚年自号梁寿居士,湖北蕲春县人。 1886年4月3日出生于成都。

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从章太炎。他接受了小学和儒家经典的学习,成为张氏的大弟子。曾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山西大学等教授。

人们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他与章太炎并称为“乾嘉以来小学宗师”、“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传承者”。

毒舌王

河间的历史有什么故事_河间历史介绍英文_英文河间历史介绍怎么写

黄侃被称为“黄疯子”,一是因为他的脾气不好,二是因为他的毒舌。

黄侃和陈汉章在北京大学任国学教授时,经常交流知识。如果他们不同意,他们就会立即“刀剑相向”。

有一次,黄侃拜访文学领袖王开运。王很欣赏黄的诗,不禁称赞他:“你小小年纪就很有文采了,我儿子和你年纪相仿,却什么都不懂,真是一只迟钝的狗啊!”菅直人听后,直接说道:“你这个老头子还不懂事,更何况是你的儿子。”看得出来,他的毒舌功力很一般。

_林舒_

林纾(1852—1924),现代作家、翻译家。字钦南,小名微禄,别号冷鸿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后人称李叟、建卓翁、六桥不六翁、春觉斋主人。房间名称有春觉斋、烟云楼等。

早年在同县薛西季那里读欧阳修文、杜甫的诗。后来又读了同县李宗言家人所藏书籍,不下三万至四万册。他博学善记,能诗、能文、能画,人称匡生。光绪八年(1882年)进士考试落第。二十六年(1900年),任北京武城中学国文教师。其古文受到桐城派大师吴汝纶的高度评价,并因受聘北京大学讲师而名声大噪。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创办的正直学校,任教于正直学校,对桐城派古文十分推崇。后来到北京,靠翻译书籍卖稿、卖文章、画作为生。他曾创办“苍峡精社”——今日福建工学院的前身。工诗、古文以意译外国著名作家的小说而闻名。他再次全身心投入绘画。初见山水如文征明般秀丽,而后又如戴熙般茂密。偶尔涉水石波,其丰富性颇为有趣。他在画上题诗曰:“平生未曾出过三王派,家风微苦,只想有山水之味,何必去攻击名家”。那些努力学习的大师?”晚年生活在北京时,他的要求大多是山水,而花鸟已不再是题材。着有微录选集、诗集、春觉斋画跋、小说笔记等。

花痴

翻译《茶花女》的译者林纾年轻时就害怕女性,见到她们就立刻躲起来。他年轻读书时,有一个庄姓女子,性感绝伦,身手绝妙。她坚持要叫出他的名字来见他。结果林殊吓得逃跑了。

_刘文典_

刘文典(1889-1958),祖籍安徽怀宁,出生于安徽合肥。近代杰出文史大师、校勘大师、庄子专家。原名文聪,字舒雅,笔名刘天民。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8年赴昆明,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他一生从事古籍整理和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教授的课程从先秦到汉代,从唐宋元明清到近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专长校勘、版本书目、唐代文化史。着有《淮南洪烈集》、《庄子拾遗》、《常玉笔记》等。1958年7月15日,因屡遭批判,在昆明急病逝。

烟瘾

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是一名烟鬼。周作人曾回忆:“他嘴里经常含着一颗,说话的时候也粘在嘴唇上。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这么做,所以只能在进教堂(上课)之前把它扔掉。 ”

_茅盾_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孙、玄朱、方弼、支敬、蒲牢、魏明、沈中方、沈明复等。等,字彦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颇为新奇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新式的教育。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他走上了改革中国文学艺术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学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偶尔夜读》。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重将无法挺身而出,捐出稿费25万元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小说的创作。

气味成瘾

秦德君在回忆录中说:“有一次,我给茅盾买船票的钱,他把钞票放进自己的小钱包里,拿出来,放在鼻尖上,闻了闻,说: ,‘太好闻了,太香了,太难闻了,我反复解释说,钞票是偶尔放在肥皂下面洗脸的,我没有发现。后来茅盾经常喷香水。”

_苏曼殊_

苏曼殊(1884—1918),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象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李溪村)人。原名简,字子谷,学名元婴(又名玄婴),法号伯净,法号曼殊,笔号银禅、苏轼。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工诗善画。精通汉语、日语、英语、梵语等多国语言。他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个领域都有成就。后人将其作品编成《满书全集》(共5卷)。作为改良派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为《民报》、《新青年》等刊物撰稿。其诗风“清亮秀美”,独具特色,在当时影响很大。

他爱逛青楼,爱喝酒,也爱吃甜食。

河间的历史有什么故事_英文河间历史介绍怎么写_河间历史介绍英文

苏曼殊是出家人,却有一个出家人不敢有的爱好,那就是喜欢逛青楼、喝花酒。他总是穿着袈裟,自信地进出妓院,偶尔也会穿西装。

陈独秀偶尔遇见他,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何穿着袈裟,穿着西装。苏曼殊回答道:“穿袈裟喝酒不方便。”

苏曼殊还有一个很独特的爱好,就是爱吃甜食。周南柯在《栖澜精舍笔记》中说,苏曼殊喜欢吃甜食,“特别喜欢吃苏州酥糖,一天吃几十包,还喜欢吃糖炒栗子”。事实上,苏很喜欢吃一种叫做西马尔登糖的外国糖果。每当有一些版税收入,她就会买几瓶“马尔登”糖果大吃一顿。有一次,缺钱的时候,苏竟然把镶嵌多年的金牙敲下来卖了,换来了糖果。

_唐兰_

唐澜先生,1901年出生于浙江嘉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 20年代,精研《说文》、《尔雅》等经典。 20世纪30年代,着有《古代文字学概论》、《中国文字学》。他造诣深厚,对古文字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40年代,他专门研究战国文字和历史,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独到的见解。 1974年出版《黄帝四经》、《战国家书》、《春秋史》、《西周金文史》。 1979年1月11日在北京病逝。

爱说“是”字成瘾

文学家汪曾祺回忆了他的老师唐澜的讲课方法。他总是摇头苦笑。唐澜在课堂上讲课,“他讲课的方式就是用无锡口音念:‘鬓间香红,玉簪头有凤——好!太好了!‘就这样。’”

还有人这样描述:“唐澜在西南联大教宋诗选读课,他几乎什么都没教,只是拿着一本诗集自己读,读到好处时,他大喊‘好’,学生们都很震惊,以为他终于要分析一些东西了,但他还是继续读书,直到下课。”

_王崇辉_

王宠惠(1881.10.10.-1958.3.5),字良丑,广东省东莞市人,出生于香港荷李活道75号道济堂。王崇惠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获得新大学文凭的人。历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代理国务总理、国务总理,是第一位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华人。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并被聘为国立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崇惠一生撰写了《宪法初论》、《宪法之危》等一系列法律著作,论述了中国宪法设计的原则和指引。他的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宪政基础,而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宪政潮流。被誉为中国近代法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层繁王

作为中国第一位国内大学生,民国首席大法官王宠惠生性吝啬。早餐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午餐和晚餐则去朋友家吃。

他吃饭的方式有四种:一是下午办完事,去朋友家一直呆到六七点,主人只好让他吃饭。这时,他故作客气:“时间还早,我们回家吃饭吧!”主人试图劝他留下来,他却粗鲁地说:“有啤酒吗?如果有酒,我就在这里吃饭。”第二种是在朋友家里。到了吃饭的时间,如果朋友不请他吃饭,他就会邀请朋友出去吃饭,表示请客。主人不好意思了,就让他在家吃饭。第三种是,如果朋友真的和他一起去餐厅,那么当吃完饭、结账的时候,他会走在最后,让别人付钱。第四种是朋友吃完先走,让他付账。然后他拍着口袋喊道:“回来吧,我忘了带钱了!”

_吴智慧_

吴智慧(1865-1953),联合国“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伟人”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江苏省武进雪岩桥地区人。 1902年加入上海爱国会,参加苏联工作。 1905年加入法国中国同盟会,出版《新世纪》报纸,主张无政府主义。 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 1927年,支持蒋介石的反共、清洗活动。 1953年逝世于台湾。20世纪50年代,位于台北市敦化北路与南京东路交汇处的他的铜像成为台北市的地标之一。

扮演“强盗”

现代思想家吴智慧对男女之间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他曾称自己为“流氓”。晚年,他已无能为力,只得纸上谈兵。他曾笑言:“60岁以后,绝对不会轻举妄动。”

_严复_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佑龄,后改符,字季道。汉族,福建省后官县人。他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1-2]。代表人物。毕业于福建船舶学校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任首都大学翻译局办公厅主任、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清代书院词汇总编等职。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海军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文报》,系统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改革思想。 ,将西方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引入中国,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清朝末年。他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

习惯唱反调

翻译家严复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总是顶撞别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到处都是歌颂共和国的声音。他不同意,说:“人民水平不够,只是名义上的共和,实际上不是。”袁世凯复辟后,杨度希望得到严复的支持。他告诉他,如果实行共和制度,中国就会乱,并问他“改成帝制怎么样?”他又说:“国事非同小可,岂能一变再变?”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有人要求袁退位。他补充道:“除了袁之外,没有人能维持残局。”

河间的历史有什么故事_河间历史介绍英文_英文河间历史介绍怎么写

_张勋_

张勋(1854年—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贺,又号少玄、少宣、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近代中国北洋军阀之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清朝灭亡后,张勋为了表示对清朝的忠诚,禁止部下剪辫子,被称为“辫子帅”。 1913年,袁军被镇压。后任长江巡抚、安徽节度使。 1917年,以调解“福源之争”为名,率部入京。 7月1日,与康有为支持溥仪复辟。然而,12日,他被安徽军阀段祺瑞的“起义军”击败,逃入北京。荷兰驻中国大使馆。后病逝于天津,谥号忠武。

自我戏剧迷恋

北洋军阀出身的张勋酷爱戏剧。他在徐州时,经常宴请宾客。喝着喝着,他兴趣大增,亲自上台唱歌,直到戏气十足。他还给自己起了个剧名“小叫甜儿”。唱多了就成了一种习惯,日常的言谈举止都带有歌唱的魅力。

复辟到京后,张勋拜见溥仪,溥仪让座。张巡用戏谑的语气说道:“陛下万岁,老臣有座吗?”听到这声音,周围的侍从纷纷捂嘴窃笑,而张巡却浑然不觉。 。

_张太炎_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出生于浙江余杭。原名学诚,字梅叔(为纪念汉代诗人梅诚),后改名秉林。由于反清意识强烈,木谷江(顾炎武)改名江太炎。世人常称他为“太炎先生”。早年又被称为“皋兰室大师”、“刘子君私人弟子”等,后自认为是“民国遗民”。他是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涵盖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颇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时事报》撰稿。因参加维新运动而被通缉,流亡日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革命论一书》,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他到日本,加入同盟会,编辑同盟会机关报纸《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解放后回国,编辑《大共和国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院枢密院议员。他曾加入张謇领导的统一党,并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灭”的言论。民国二年(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参加反袁斗争,被袁囚禁。袁世凯死后,他被释放。民国六年(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立张氏国学研究会讲学。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苏州主持张氏国学研讨会,主编《智言》杂志。晚年,他愤恨日本侵华,发起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5年(1936年)6月14日病逝。

臭食物成瘾

章太炎有一个吃饭的习惯,无论味道好坏,他总是就近的地方抢食物。即使桌子上有美味佳肴,只要离得远一点,他就绝对不会动筷子。

章太炎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吃臭卤制品。画家钱华佛是张府的常客。有一次,钱化佛带来了一包紫黑色的臭鸡蛋。章太炎大喜,大方道:“你要我写什么,尽管说。”钱立即向张询问“五民族共和国”四个字。随后,钱化佛又不断带来苋菜茎、臭花生等臭食品,换来了一百多块铭文。钱华佛把这句话装裱起来,挂在自己的店里。他以十元一个的价格卖掉,小赚了一笔。

你的爱好是什么?

本文正文│网络编译

本文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

《无界线》主编

李世全

地址:英语口语培训-在线英语教育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大声说英语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204867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