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在国人的阅读清单中,不乏一些曾引起热潮的外国文学作品,比如苏俄的托尔斯泰、高尔基,英国的狄更斯、毛姆……说起爱尔兰文学,老读者都会想到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曾经风靡一时的《牛虻》。他的翻译是来自宁波的李敏敏。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从叛徒到英雄:伏尼契的牛虻
伏尼契1864年出生于爱尔兰,早年她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因此前往柏林学习钢琴,并游历了瑞士和法国。她人生的转折点出现在1886年,那一年,她偶然结识了许多意大利革命家,这让她对政治产生了兴趣。
伏尼契年轻时
1887年,伏尼契前往俄国,秘密支持俄国革命派的革命。 1889年,她回到伦敦,结识了流亡英国的俄国革命党人,甚至结识了恩格斯和俄国进步作家赫尔岑。他们鼓励伏尼契通过文学支持革命。于是,她开始翻译大量俄国进步文学作品,支持俄国革命。 1896年,伏尼契仔细整理了早年所认识的意大利革命家的事迹,终于写出了《牛虻》一书。
英文原版书《牛虻》书与影
牛虻是什么意思?
——牛虻原指牲畜血液的害虫。英文称为“牛虻”,指那些喜欢骚扰别人或被别人厌恶的人。
1955年拍摄的苏联电影《牛虻》海报
为什么主角被称为牛虻?
——其实,主角是有名字的。他的名字叫阿瑟·伯顿。作为英国富商的养子,他因身世和情感原因而受到压抑。由于嫉妒情敌,他背叛了智力,遭到意大利革命党人的唾弃,成为一只“牛虻”。后来,亚瑟前往南美洲,参加那里的革命斗争。最终,他成了一个毁容的人,一个瘸子。他死在那里,成为人人称赞的“革命战士”。
《水浒传》与保尔·柯察金:李敏敏的英雄情操
作者李敏敏分享了伏尼契的经历。出生于大齐横河李氏。其父为著名学者李观清。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他家藏的书籍中,他最喜欢读《水浒传》,他的英雄情结由此萌芽。
1947年,李敏敏在沪江大学
在孝士中学读书期间,他深受进步文学的影响。抗战爆发后,组织抗日救国剧团。 1941年,宁波沦陷,他来到中共苏皖边区,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