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误区一:健康需要进补
很多人选择各种所谓的名贵中药,如鹿茸、冬虫夏草、西洋参、高丽参等药物,或者泡水、酒来补充。这些药确实很贵,确实是补品,但人们就是忽视了。有一点——无论身体需要与否,大多数健康人都不需要补充。就像一个完整的轮胎一样。如果继续膨胀的话,我想结果就很明显了。
很多人会说我的身体亚健康。诚然,由于社会、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及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很多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出现乏力、出汗、失眠多梦等各种症状,选择中药是正确的。然而,很多人往往认为疲劳就是气虚,出汗就是阴虚,或者气虚失眠多梦。对于气虚或者血虚等,自然要选择中药来补充,这样补的越多,就越虚。
中药的应用有严格的标准。张仲景《伤寒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辨证用药”。所谓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都是根据中医经验得出的。根据患者的视觉、嗅觉、问诊、手术四项检查综合分析得出的判断不能简单套用,因此也不能简单地补充以维持健康。
误区二:中药无副作用
随着人们对各种药物和生物制剂副作用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药。此外,很多医疗产品的宣传几乎忽略了中药的副作用,给人一种“中药纯天然,中药无害”的印象。
要知道,中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治病最重要的基本思想之一是“偏以偏治”,即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因此,药物本身虽然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大多数中药没有肝、肾毒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副作用。
这意味着,中药如果使用不当,虽然一般不会造成肝肾损伤,但却会造成身体功能的损伤和偏差。
误区三:非药物疗法没有限制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非药物疗法的健康书籍。然而,无限扩大非药物疗法的效果也有副作用,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例如,拔罐疗法是传统医学的瑰宝。它利用负气压引起体内局部充血、炎症,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就像我们的中医一样,它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它的功效有它自己的适应症,也就是说有不适合的症状甚至禁忌。
在调整身体状况进行保健的过程中,如果方法选择不当或执行不当,就会造成正气受损,甚至加重病情。临床上,不少患者因拔罐过度而出现皮下硬结、严重皮肤青紫甚至坏死、疤痕。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许多养生方法都是依靠敲击、刺激经络来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虽然从中医理论上讲,针灸等各种治疗方法都是作用于经络,通过调节经络的气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中医对健康的基本认识是“气血和”、“阴阳和”。这种状态不是单纯敲经脉就能达到的,必须要靠敲打经脉才能达到。另一方面,中医认为气血有其本源,生长、转化、采集、储存的适宜时间,不仅体现在四时,也体现在一天。不合时宜地激发气血的运行,就像是到了睡觉的时候运动一样,会扰乱气血的“作息时间”,从而影响气血的健康。身体会受到伤害。
误区四:饮食疗法适合所有人
食疗是中华文明几千年饮食文化的瑰宝,在我们的防病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各种饮食保健中心应运而生。从菜谱来看,大多是“甲鱼、海参、鲍鱼、枸杞、乌鸡”等各种滋补食材和药材的组合。当然,还有“马齿苋、天竺葵、芋头、山药等清热解毒、滋补药物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一般都简单放在一起,不能根据使用者的体质进行搭配,导致重于窍门、缺药不见效的状况,使得膳食补充剂无法达到“调色”的效果。
在此提醒养生爱好者不要盲目听从商业宣传。如果想通过中医的方法来保养身体,可以到正规的中医院咨询相关的中医,查明自己的体质,合理选择药物和方法。它们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需要正确使用。医学的原则是“偏以偏颇”,这样才能“调和阴阳”、“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标签阅读:
中医保健